close
十裡不同風,百裡不同俗 。自古以來,端午節就有祭祖先、念恩情、愛祖國、孝父母、幫幼小、求福祉,以及劃龍舟、吃粽子、插艾蒿、滅蚊蟲、遊四方等過法。並且,隨著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,古老的端午節也一步步地走入世界各國的視線。比如韓國、日本、新加坡、越南、美國、德國等國,就會在端午期間或者吃粽子、柏葉餅,或者 熱情擁抱 端午節的標志性節目 賽龍舟。
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。 2006年5月20日,端午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2009年9月30日, 中國端午節 成功入選《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》。其實,在傳承端午民俗、保護傳統文化時,應多一些具體內容的熱賣特賣填充,多一些文化元素的創想,多一些精神價值的倡揚,讓人們真正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魅力,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
一個民族的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,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。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已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豐厚滋養。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基本元素,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。以端午節吃粽子為例,其就不在於 吃 ,而在於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、重民本、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,激發人們愛祖國、愛傢鄉、愛親人、愛他人、愛自然的深厚情感。
文化鑄魂,網絡聚力。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,互聯網和傳統文化越來越相得益彰、水乳交融。端午節與 互聯網+ 就發生瞭奇妙的化學反應,比如各大粽子廠商就紛紛 觸網 , 網上過端午 越來越成為時尚。推而廣之, 網絡中國節 主題活動就是在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頌入手,挖掘和運用傳統文化的精髓,加強青少年的人文教養,使傳統文化以一種更富參與性和共創性的方式久久流傳。
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。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特價出: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,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,歷經5000多年而不衰,就在於我們沒有拋棄傳統,沒有割斷精神命脈。不忘本源才能開辟未來,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。這個端午,就讓我們通過 互聯網+ 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,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。
全站熱搜